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无疑是众所周知的。故事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以及唐三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传奇故事。但是,在看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本书令人蛋疼的方面。
千篇一律的情节
西游记有很多历险的情节,但是,这些情节总是千篇一律。孙悟空一伸手就能使出七十二变,猪八戒的贪嘴毛病也看得人眼花缭乱。不同的场景中,剧情的展开形式总是雷同。一遇到魔王就是拉锯战,或者大闹天宫等。这样的情节让人感觉剧情单调枯燥,毫无新意。
角色塑造缺乏深度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每个角色都十分鲜明,深入人心。然而在西游记中,许多人物形象缺乏深度。孙悟空就是一个光膀子的猴子,猪八戒只会老骥伏枥之类的口号,沙僧更是弱化到被动陪衬的地步。唐三藏的形象也缺乏魅力,仅是一个冷静沉着、一心想取得真经的主角形象。这样的塑造,让读者对人物角色没有太多共鸣,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口胡乱编的背景故事
西游记中的诸多背景故事都被口胡乱编。比如,猪八戒和沙僧的获得法宝的故事中,毫无起源可言;孙悟空降妖除恶、在如来佛祖手下学艺的故事中同样如此。这些“传说”总是从一种寓言或逸闻中走来,却没有任何支撑和来源能证明它们的可信度。这种编造方式,不仅没有精雕细琢的背景,还容易让读者产生不真实感。
总的来说,《西游记》这本巨著在许多方面都令人蛋疼。虽然它有着众多的粉丝和影响,但是也有需要改进之处。唯有不断地创新、深化,并提高作品质量,才能够真正让《西游记》成为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