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经典标志之一,罗塞塔石碑是人类图灵测试的重大突破。从翻译古埃及文字到计算机语言翻译,罗塞塔石碑呈现出了证明人工智能之可能。
罗塞塔石碑发现与破译
罗塞塔石碑原为古埃及法老下萨岗达一世纪末所立,意在宣扬其对埃及的统治权,记述了对他的奉承之辞。但是因为使用了三种文字——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希腊文,因此成为了如同密语般的谜团。
1814 年,罗塞塔石碑被一名法国军官在埃及发现,却由于近乎神秘的莫比乌斯函数(凯撒密码)而难以破解。换言之,自有人类历史以来这块石碑给翻译者及计算机学家带来了琐碎不尽的研究工作 。直到1822年,英国人托马斯·杨(Thomas Young)首先使用了破译技术“相近文字分析法”(method of approximate matching),意在比较不同语言的同音字,例如古埃及与草书中的“平”的生僻字都有拖地尾差异。此一技术成为对照法的基石。
图灵测试与深度学习
1940 年代,英国的艾伦·图灵(Alan Turing)基于罗塞塔石碑中古希腊和古埃及同文异义的现象,提出了“计算机是否达到智能的标准测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在这个测试中,研究者用一个计算机程序模拟一个人,在处理自然语言方面与人脑一样沟通,并与一个真人交互,如果真人无法判断对话中对方是计算机还是人类,那么这个计算机聊天程序就通过了测试。
进入 21 世纪以来,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火热技术,使得图灵测试变得更加接近实现。深度学习就是构建多级神经网络的过程,让程序根据输入量不断优化从而自变监督。换言之,计算机通过训练,能够自行掌握自然语言的辨析以及处理。
罗塞塔石碑开创图灵测试进程
因为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破译,证明了人工智能的潜力,推动了计算机和自然语言的升级,有了现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深度学习,则是人类向更高层次认知前进的一大趋势,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语境理解、语音识别等方面的巨大进步。
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算法诞生,但罗塞塔石碑永远会名留青史。用罗塞塔石碑的经历启示我们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展现逻辑思维,探究存在背后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完成人机交互时,计算机如何做到像人类一样聪明。
综上所述,罗塞塔石碑是计算机科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见证。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工智能的潜力与可能,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加出色的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