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四月八(历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苗族四月八,是中国苗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而这个节日也是国际电影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影片——《苗疆》的创作背景。该片曾获得1985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代表中国角逐奥斯卡的影片。

影片的故事情节

《苗疆》讲述了一名中国汉族青年顾问在1960年代初被派往贵州省西南部某个苗族村寨进行改革与建设工作的经历。在这个偏僻的村庄,他遇见了苗族地主的女儿华妮,并與她相爱。但由于政治与文化因素,这段感情注定不能得到伸展,最终以悲剧收場。

影片的拍摄历程

电影《苗疆》由导演黄建新执导,原著小说为打金枝所写。影片的拍摄历程曲折而耗时长久,总共花费了七年时间。据透露,影片的主创团队深入苗族村寨中进行了近十余次的考察,才确立了创作方案。拍摄也遇到了许多在当时条件下的困难:苗山奇峻、气候恶劣、语言障碍等都成为了困扰制作组的问题。但即使面临如此之多的困难,他们始终保持了专注和耐心,决心把影片拍出来。

影片的获奖记录

1984年12月,《苗疆》在全国各地亮相后被送交法国戛纳电影节参赛。在这里,它拨开了盲目追求华丽与惊险的时代风尚,呈现了真实的泥土与人文面貌,成为影坛上极具商业价值与艺术魅力兼备的代表作品。1985年,影片获得日内瓦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观众喜爱奖”等五项大奖,并捧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我们看到了一部具有藏在藏在身后的深厚思考,追求庄重、质朴、感情真挚的经典之作。

在苗族四月八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回顾这部影片,并对她所获得的荣誉与影响致以敬意。